iT邦幫忙

第 11 屆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1

本篇文章是 2019 it 鐵人賽的 Day 11,我跟我的隊友們 ,會在30天內每人每天完成一篇 it 相關的文章。你現在看到的是 Hello, World! 線上課程學程式?你應該要知道的 30 件事 主題系列文章,歡迎訂閱。


先前在談沈浸式學習的文章中,我提到好的學習環境,應該要著重三者關鍵要素:思維、技術、社群

當時簡短提到學校的學習環境,以及「耳濡目然」對學習成效的重要性。今天要來談談,線上程式課程的「社群」為何重要、以及要如何建立線上課程的社群。

想到「社群」的好處,可以很直覺想到意見交流、資源交流、觀摩學習等等。但這件事情在線上課程中要如何體現?

對於長期技能的養成,社群之所以重要,除了上述在功能面向上的好處之外,在心理層面上也會有同儕一起努力不孤單的感覺。除錯的時候會知道不是只有你一個人找不到 bug、在遠一點的社群像是 Stackoverflow 上總是能找到跟你一樣卡關的問題、在近一點的社群像是特定的 bootcamp,你也會找到志同道合努力要轉職改變生活的夥伴。簡而言之,就是重要的「取暖」功能。

轉職學習新技能,就像是走向未知同時帶有不安,這時候最有效的兩件事情,就是明確的指引和陪伴。

為期至少半年的轉職歷程,在過程中有同學能一起在下課後抱怨、在卡關後一起解題、或是在成功後一起慶祝,這都是支持學習者順利學完的動力。「至少有人跟我一起」,這就是重要的心理支撐。

從線上課程的角度而言,又要如何建立「社群」?

過往在實體的學習環境中,社群這件事情似乎不需太刻意「經營」就會自然發酵,學生們在「下課後」自然會走在一起聊天打屁或是吃喝玩樂。

但沒有「上下課」的線上課程,要如何克服這樣的限制,經營線上社群?

在過去一年開始接觸線上課程的營運後,我認為「線上」對於學習行為的影響,還有許多可以探索和設計的面向。因為是線上,所以課程體驗設計者可以在使用者路徑上安插不同的機制,來鼓勵學生進行特定的學習行為。

以下我會分享幾個結合「學習行為+社群元素」的機制來分享在線上課程可以如何透過機制設計來建立學習社群。

1. 提問留言

留言提問功能算是最直覺的一個機制。學習者本來在學習路徑上就會遇到問題,留言發文除了希望能得到問題解答之外,也可以看到別人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另外一種留言的類型是分享型,可能是分享自己解題的過程或是分享好用的學習資源,這種互通有無的分享的行為,也是社群好康之一!

2. 同儕觀摩作業

在程式學習上,許多作品的開發或後台的設計邏輯並沒有標準答案,因此相當仰賴開發者的思考和創意。在我的經驗中,同學們往往可以在觀摩的過程中,得到許多啟發。觀摩久了之後,也會漸漸知道哪些是厲害的作品、到底厲害在哪裡,並寫可以學習好的部分,從中學習進步。大家也會知道哪些「明星學生」的作業總是特別強、特別厲害。我也有遇過學生,因為總是看到過去學長姐的厲害作品,就慕名前往搭訕請益,想知道強者前輩的學習方法。

但觀摩是兩面刃,有正向的鼓勵,同時也會造成部分學習者的壓力。同樣是觀摩,有些學生會認為「哇!強者同學,我要多向他學習,更努力學習」,另外會有部份同學則是,「天哪,我差別人好多,自己真是又弱又廢,不想念了」。我也收過不少同學的來信,表明「看到別人都好強,我都已經花很多時間還是做不出來,不知道該怎麼辦」。

有緣看到這段的施主,奉勸你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人。寫程式也不是為了要拿世界冠軍,別人比你厲害又怎樣,你比昨天的自己又更厲害一點不就好了嗎。把重心拉回自己身上,學習好的,讓自己變得更好,才能變得像別人一樣強啊!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190927/2012082231ors3jK3F.jpg

3.學習型作業

除了練習程式語言的技術型作業,我觀察到針對學習行為反思的學習型作業也是經營線上學習社群的方法。我曾經設計過學習計畫、不同主題的部落格、學習週記、觀摩型作業等等,一開始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幫助學生個人更有意識地規劃學習,並定時紀錄學習方式和成果。後來發現,學生樂衷於看自己同學的心得分享,而且同樣也會學習彼此讀書計畫、筆記方式,還會彼此留言打氣,有夠溫馨!

4.探索型作業

除了技術型、學習型作業,我另外也設計了探索行作業。因為多數的學生,並不是只抱持的單純學習新技能的目標來學習,而是更近一步地希望能透過這份技能,開創新的職涯,因此學習路途上會有許許多多職涯相關的問題。我們也鼓勵他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索職涯方向,而不是單純依靠學校或老師的建議。

在探索型的作業裡,我鼓勵學生透過訪談的方式從同學、助教、校友、以及科技社群裡的前輩來學習他們的歷程和經驗。許多同學對於陌生開發認識網路上的大人還是覺得相當挑戰,因此從身邊的同學和學長姐出發,就是對他們來說最友善的方式。除了能夠學習前輩經驗之外,還能認識在同樣學習環境的同學,一舉兩得!(今天的結尾都是驚嘆號,看起來很浮誇,不過都是實話實說的真實經驗)

5. 分組機制

分組不論是在線上或是實體班都是很好促進同學間交流的機制。近年的線上課程隨著線上會議軟體功能越來越完整,同樣也能進行很有效率的討論和交流。另外在課程設計上,在哪些難度的主題上適合透過分組進行?如果是稍微有點規模的專案開發,是否需要搭配助教、PM等輔導資源?以學習為出發建立社群,跟以社交為目的建立社群的方法還是會有所不同。也許在過程中會混合學習和社交的目的,但以課程體驗設計的角度來看,優先順序還是要相當明確。為了分組而分組,也許可以讓同學們認識彼此,但是否能有效延續社群的關係、或是在學習上有所進步,還是很仰賴教學者如何引導學生。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190927/20120822Q4P81kmw3f.jpg

週五晚寫了這麼多社群,希望大家在學習路上都有好朋友,週一到週五認真學習討論,週五晚就一起出去玩耍喝一杯吧~


上一篇
轉職寫程式?全職學習跟兼職學習哪個好?
下一篇
線上課程也要定時開班開課?自學進度 V.S. 進度班級制哪種適合你?
系列文
Hello, World! 線上課程學程式?你應該要知道的 30 件事30
圖片
  直播研討會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